“十三五”期間,農業生產要牢固樹立并切實貫徹五大發展理念,把農產品質量安全作為轉變農業發展方式、建設現代農業的關鍵環節,堅持“產出來”“管出來”兩手抓、兩手硬。“產出來”主要是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,推進標準化、綠色化、規模化、品牌化生產,實現生產源頭可控制;“管出來”主要是依法嚴管、全程監管,治理突出問題,實現“從田頭到餐桌”可追溯。全面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五大能力:
一、全面提升源頭控制能力
“十三五”第一位的是要按照中央部署打好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攻堅戰,開展產地環境污染調查與治理修復示范,解決土壤重金屬污染治理問題。要圍繞“一控兩減三基本”的目標,實施化肥農藥零增長行動和獸用抗菌藥治理行動,推行高毒農藥定點經營、實名購買制度,推廣綠色防控、健康養殖和高效低毒農獸藥使用,做到控肥控藥控添加劑。同時要有效實施生產檔案記錄和休藥期制度,力爭5年內在家庭農場、合作社、龍頭企業中基本實現全覆蓋。
二、全面標準化生產能力
“十三五”要完善標準體系,加快標準制修訂和轉化應用步伐,力爭5年內農獸藥殘留標準達到1萬項,與國際食品法典同步。要高度重視標準實施問題,面上要抓規模化生產經營主體,推廣按標生產技術;點上要抓好“三園兩場”,擴大建設規模,發揮輻射帶動作用;產品上抓好“三品一標”,加強品牌培育,推動形成優質優價機制,打造一批安全優質的知名農產品品牌和生產基地。總之,要經過5年的努力,力爭使全國“菜籃子”大縣規模經營主體和規模生產基地基本實現標準化生產。
三、全面提升風險防控能力
第一位的是防范行業性、區域性、系統性風險。最重要的要強化預警能力,加大風險監測、隱患排查和風險評估力度,摸清本行業、本地區突出風險隱患及“潛規則”問題。在此基礎上要實施專項整治,始終保持高壓嚴打態勢,嚴懲違法犯罪分子,力爭用3-5年的時間使大的問題隱患基本得到解決。要始終繃緊應急處置這根弦,更加重視輿情監測和輿情應對工作,進一步加強敏感熱點問題科普解讀,千方百計把問題解決在點上。
四、全面提升質量追溯管理能力
目前已有很多地方開展試點,取得了積極的進展和成效,再加上農業生產規模化程度提高和“互聯網+”的廣泛應用,全面推進追溯管理時機已經成熟。當務之急要搭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臺,出臺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辦法,制定相應的追溯標準及編碼規則,抓緊在一些產品和行業上把全國性的追溯試點開展起來,積極推廣“二維碼”“耳標”以及農產品包裝標識,盡可能爭取一些扶持政策,力爭5年內大部分農民合作社、龍頭企業和主要獲證農產品、農資產品實現可追溯。
五、全面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能力
最重要的是要按照“五化”“五個率先”的要求抓好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活動,力爭5年內基本覆蓋“菜籃子”大縣,從而推動健全省地縣鄉四級監管機構,構建網格化監管體系。要抓住編制“十三五”規劃時機,籌劃實施“十三五”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工程,積極爭取中央及各地財政資金支持,以此提高基層監管執法能力和裝備水平。要通過培訓、練兵等多種形式來提升基層監管的業務素質和工作水平,特別是要抓緊解決好基層檢測機構檢不了、檢不出、檢不準問題以及法定資質不具備的問題。